欢迎您光临汇海服装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琥珀里的昆虫万年不腐,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作者:颖颖女装网
文章来源:本站

  全世界最大的琥珀价值2.5亿,一只雏鸟在琥珀中被封印近1亿年依然不腐;英国男子在山中散步时捡到4000万年前的琥珀,里面的蜘蛛清晰可见。

  琥珀其实是一种化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琥珀中包裹的小生物历经千万年仍栩栩如生,让人称奇。既然如此,古代人为何不用琥珀来为遗体防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022年科学家在缅甸著名的琥珀产区——克钦邦胡康河谷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琥珀,里面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这块琥珀距今已有9900万年的历史,也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件完整保存在琥珀中的古雏鸟标本。

  这块琥珀长约9厘米,被困在琥珀中的小鸟清晰可见,从外观来看,这是一只刚刚破壳不久的反鸟类雏鸟(反鸟类是白垩纪出现的一类相对原始的鸟类),它刚刚出生几周,就不幸被松针类树木的树脂包裹住并被永远地困在了里面。

  在琥珀里不仅可以看到它的体表呈现棕色,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头、颈、翅膀、尾巴和脚趾。

  如此完整清晰的细节是科学家过去很少遇到的。加拿大皇家萨斯喀彻温博物馆研究员瑞安·麦凯勒表示:“在琥珀中看到如此完整的动物令人震撼。”这块琥珀化石成为科学家研究已经灭绝的反鸟类的重要依据。

  2022年英国37岁的男子科林伍德在肯特郡的山中漫步,他平常很喜欢捡拾各种各样的石头,这天他再次来到山中,边走边寻找。

  行走间一块两英镑硬币大小的奇怪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把“石头”放在阳光下仔细端详,发现里面有一只保存完好的蜘蛛。

  他立刻意识到这块石头非比寻常,于是马上就将这块石头带到英国的历史博物馆去鉴定,果然不出所料,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一块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琥珀,价值连城。

  最终科林伍德把这块珍贵的琥珀捐赠给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准确的说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这种古老化石的形成必须具备“天时地利”的条件。

  首先,要有树木,主要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树种。

  其次,必须有气候条件,天气一定要非常炎热,这样的气候使得树脂源源不断地滴落下来。

  第三,恰巧有蜜蜂、苍蝇、蜘蛛或者其他小动物经过,而且它们正好被黏腻的松脂粘住。随着树脂不断滴落,昆虫被一层层包裹,

  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松脂球不断被冲刷、搬运、沉积,有的甚至在地下被掩埋数千万年,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松脂球慢慢石化,形成罕见的琥珀。

  其实大多数琥珀都是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而成,因此有人也把琥珀称为“松脂化石”。

  在琥珀里除了可以看到蜜蜂、蚂蚁等昆虫外,它表面和内部最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也清晰可见,有时还可以见到动植物碎屑以及一些气泡。

  琥珀的形状不一,体积一般不是很大,一般来说体积越大、形状越完美的琥珀价格自然就越高。

  全世界最大的琥珀价值2.5亿,它重达19.2公斤、长59厘米、宽48厘米、厚19厘米。在这块19.2公斤的血珀被发现前,《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记录在册的最大的琥珀重15.25公斤。

  琥珀种类繁多,绿茶珀、红茶珀、金珀、蓝珀、血珀、花珀、绿珀、蜜蜡等都属于琥珀。

  生物的遗体之所以会腐烂是因为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毫无疑问这一过程必须要有微生物的参与。琥珀中的小生物之所以不会腐烂,就是因为琥珀中微生物根本无法存活。

  微生物的生存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水和空气。而琥珀中的微生物恰好失去了两种最宝贵的东西。

  当琥珀中的那些小生物被厚厚的树脂包裹时,它们无疑就与外界的空气隔绝了。

  琥珀的主体成分是树脂,树脂的主要成分是松烯、酒精和,这些成分都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它们在挥发时带走了生物体内的水分,从而造成微生物的缺水。

  厚厚的松脂包裹住这些小生物,可以让它们千万年不腐,那么古代人为什么不用琥珀为遗体防腐呢?

  人去世后遗体会迅速发生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去世1小时

  人去世后新陈代谢停止,体内不能继续产生热能,原有的热能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丧失,导致遗体体温持续下降,直至与外界温度接近或略低于外界温度。

  遗体会慢慢变得僵硬,一些关节区域表现最为明显,逝者的嘴巴无法张开,脖子无法弯曲,四肢也无法动弹,同时肌肉也失去弹性。

  去世2小时

  人去世后心脏无法为身体各部位供血,血液处于停滞状态,只能在身体的最低处凝固。

  同时因为体内的气血停止了,丧失了排毒和代谢功能,那么身体里的毒素和垃圾就会在皮肤上显现出来。

  一般来说遗体的背部和臂部皮肤会最先出现暗红色或暗紫色的斑痕。刚开始出现斑痕的面积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痕会越来越多。

  去世3-6小时

  人去世后体内微生物就开始分解遗体,遗体慢慢腐烂,同时产生臭味。

  刚开始气味小,几乎闻不到,积攒了三个小时后这些气体会慢慢从口、鼻、肛门等部位散发出来,所以古代有堵“七窍”的习惯,就是为了防止臭味外溢。

  因为这种味道实在是太难闻了,像是臭鸡蛋加上烂肉或者咸鱼的味道。

  去世12小时

  遗体中的微生物开始消化肌肉,遗体开始慢慢变软。

  去世24—48小时

  遗体的斑痕慢慢变成暗绿色,遗体内部腐败气体增多,压力增高,体内血液会不断被挤压,皮肤表层出现腐败水泡,部分血液进入到皮下静脉,形成腐败静脉网。

  去世72小时

  因为遗体内的腐败气体越来越多,遗体会慢慢膨胀,开始出现“腐败巨人观”现象。

  主要表现为遗体面部肿胀、四肢粗壮、嘴唇变大且外翻、舌尖伸出、胸腹隆起、腹壁紧胀等。

  去世20天后

  遗体的软组织变成了半流动的液体,基本上已经完全腐烂,这些液体无法附着在骨骼上,会慢慢脱落下来,最终遗体成为一具白骨。

  人去世后,遗体的变化非常迅速,想要做防腐措施就要和时间赛跑,最好提前准备好树脂。

  和蜘蛛、蜜蜂、苍蝇或者鸟类的体型相比,人类的体型无疑是巨大的,不断滴落的松脂可以迅速将这些小动物的身体包裹住,但是想要包裹住人类的遗体,无疑需要数量庞大的树脂,想要找到如此多的树脂无疑是相当困难的。

  如果要用树脂为遗体做防腐,那么就必须把树脂涂抹到遗体周身,最简单的方法是把遗体放到分泌树脂的树木下,但是树木分泌树脂的速度很慢,有可能树脂还没有包裹住遗体,遗体就已经腐烂了。

  还有一种办法是采集天然树脂,然后将其融化,再涂抹到遗体身上,但是我们都知道树脂一旦凝固,就会非常坚硬,很难将其再次融化,古代也不具备这样的技术。

  所以,用树脂来为遗体做防腐处理,可操作性不强。

  在古代,人去世后确实会进行一些防腐处理,而且方法多样,我们来看一下基本的方法:

  1.水银防腐

  

琥珀里的昆虫万年不腐,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水银是唯一的液态金属,而且是重金属,因为水银的密度远大于空气,可以阻断空气。

  没有了空气,微生物就失去了生存和繁殖的条件,分解遗体的微生物、细菌无法生存,遗体自然不会腐烂。

  在古代一些入殓师用水银为遗体“洁身”,然后用多层丝绸将遗体包裹起 来,再将棺木中放入一些水银或者直接将遗体浸泡在水银棺之中,以达到防腐的目的。

  德国的英斯伯拉克法医研究所的专家对“冰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冰人”身高约1.6米,去世时的年龄在40—50岁之间,而且这具遗体已经有5300年的历史了,它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完整、最古老的遗体,比我国马王堆发现的古遗体还要早3000多年。

  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冰人”的皮肤、内脏,甚至眼睛都保持完好。

  由此可见,用冰冻的措施来保存遗体确实效果非常不错。

  在一些古墓中曾发现花椒或者龙脑、安息香等香料,有的墓穴里甚至还有香囊、香枕、熏香炉等。

  香料可以散发香气,掩盖遗体散发的气味,同时花椒、香料本身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这种气味充溢在封闭的棺椁内,对棺内微生物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防腐的作用。

  卢弼《三国志集解》卷六引《述征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刘表冢在高平郡,表之子琮捣四方珍香药物数十石,著棺中。苏合消疾之香,莫不毕备。永嘉中(310年),郡人发其墓,表貌如生,香闻数十里。

  意思是刘表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琮把许多香料放入棺木中,而刘表的墓穴被发掘时,香气远溢,刘表遗体保存得还很好。

  入殓师通常会在棺内放置有杀菌作用的香料,棺椁四周用木炭、沙石填塞,这样一来墓室就与外界完全隔绝,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在香料的作用下,腐败菌就很难生存了。

  琥珀作为一种化石,充满了神奇色彩,人们总是喜欢通过观赏琥珀,去猜测发生在千百年前的故事。

  琥珀里的小动物可以千年不腐,是有其科学道理的。尽管如此,用树脂为人类遗体做防腐处理并不那么好操作,不过古代人倒是也有不少其他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朋友家有一颗琥珀化石,里面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虫子,八年前花了15万从熟人手里买来的。我曾去他的家里看过这颗琥珀化石,里面的小虫子像是甲虫,栩栩如生的趴在里面,连虫子的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琥珀化石里面的昆虫和植物可以保持万年不腐,世界上最古老的琥珀化石距今已经有9900万年,是在2022年,中国一名科学家发现的。

  中国古代的达官贵族和王侯将相在去世时,确实会将自己的尸体进行防腐处理,因为古人认为只要尸身不腐,就可以在另外一个地方过着生前所享受的生活。既然古人喜欢死后将尸身进行防腐处理,那么纵观所有发现的古代墓葬里,为何从来没见过古人用琥珀来给尸身进行防腐?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琥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古人是如何对尸身进行防腐处理的。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它的形成是非常漫长的。琥珀说白了就是树木的汁水,但不是所有树木的汁水都能形成琥珀。通常能形成琥珀的树木分别是松百科、南洋杉科、云实科等植物的树脂才能形成琥珀。

  这些松树的枝干有时经过外伤会流出眼泪一样的树脂,树脂滴落到地下,正好砸中了树下栖息的昆虫或者植物,碰巧地壳运动掩埋在地下成千上万年,然后经过压力和热力等作用下这颗包裹昆虫的树脂就行成了化石。最后,被人们从地层或者煤层中挖出,这样一颗晶莹剔透的琥珀化石就完美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了。

  精美的琥珀化石具有极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有钱的人家喜欢在客厅里摆上一颗琥珀化石,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身份。

  在古代,稍微有些地位的人,去世前都会想好如何来给自己的尸身进行防腐处理。古人给尸身做防腐处理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操作。

  第一步:古人去世之后,第一时间会用郁金香等香料熬制洗澡水,然后在洗澡水中加入烈酒,最后把去世的人放入洗澡水中仔仔细细的清洗一遍,这样做的目的可以理解为杀菌消毒。

  第二步:清洗完之后,会在尸身的九窍里放入大小不同的玉石,古人认为玉石可以给尸身带来防腐的作用,但后来,经过科学证实玉石并不能起到防腐的作用。

  第三步:放完玉石之后,会给尸身穿上丝织物,通常会穿10到20件,这么做的目的也是让尸身不与外界的微生物接触。考古研究中,在古代的墓葬里发现那些尸身不腐的古人都会穿很多层的丝织物,比如长沙的马王堆里辛追夫人就穿了20层的丝织物。

  第四步:一副上好的棺材,对尸身也能起到很大的防腐作用,比如上好的金丝楠木。古代的帝皇就喜欢用这种金丝楠木来给自己制作棺材,最有名的就是黄肠题凑,选用上千根大小相同的金丝楠木,去除外层只用其心,最后,经过能工巧匠制作成一副非常霸气的套棺。

  第五步:古人在去世之前,就会为自己修好墓葬,上好的墓葬会在抗震和防水等方面下很大的功夫。棺材抬进墓室之后,还会在棺材四周摆上大量的木炭,然后还要撒上石灰朱砂,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水,只要保持墓室和棺材的干燥,这样尸身就会不腐。

  古人在给尸体做防腐处理上可为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些古人甚至在去世之前就开始服用朱砂,甚至死后在棺材里还要灌满防腐液,这么做的目的也是想要尸身不腐。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使做这么多,但依然不能保证自己死后可以尸身不腐。

  既然古人给尸体做防腐非常的麻烦还不一定能够起到作用,那么,为何古人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琥珀是非常珍贵的物品了,早在唐朝时,琥珀就被制作成枕头,人们枕在头下,能够起到安神的作用,可以使人快速睡眠。同时,琥珀在古代也是一种香料,曾经和龙延香齐名。

  古人之所以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主要的原因是:琥珀是非常珍贵和稀少的,如果想要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那至少需要几百斤重的琥珀才可以,但就目前为止发现最大的一块琥珀也才38.4斤,所以说就算古代人特别的有钱,也绝不可能找到一块几百斤重的琥珀。

  到了这里就会有好多人说了,既然古代没有一块几百斤重的琥珀,那么人们可以采集树脂,然后自己来制作一块几百斤的琥珀。在古代,花一些钱确实可以采集到几百斤的松树树脂,但前面文中也提到了琥珀是松树的树脂滴落在地表,经过地壳运动被深埋在地下数万年才形成的。以古代人所掌握的技术是很难将几百斤重的树脂在短时间内快速制作成琥珀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就算古人掌握了黑科技,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几百斤重的树脂制作成一块完整的琥珀,但有权有势的古人也不会用琥珀来给自己的尸体做防腐,理由就是如果被装进了琥珀里,那看上去就像是被囚禁了起来,古人只是想尸身不腐,然后在另一个地方享受生活,可不需要一块透明的化石把自己囚禁起来。综合这些原因,所以古人不会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问对人了,萨沙就是做琥珀生意的。

  琥珀里面并不是都有虫子,有虫子的是少数或者说极少数。

  琥珀中的虫子,大部分都是极小的飞虫,米粒大小。有的则是我们常见的蚊子,也是很小。

  我看过最大的虫子,是一只蜘蛛,但也就一颗绿箭口香糖那么大而已。

  在立陶宛有个镇国之宝,琥珀里面有一只小蜥蜴,这就是最大的虫珀了。

  全世界有蜥蜴的琥珀,一共只有四块,其中2块在立陶宛。

  为什么没有更大的虫珀呢?

  其实原因不复杂。

  琥珀是流出来的树脂,将树上的昆虫包裹后,经过千万年的变化才形成的。

  但树脂一般是一滴滴的,只能包裹住小的昆虫,想要包裹住蜥蜴几乎是不可能的。

  退一步说,普通蜥蜴就算被包裹住,也可能奋力挣脱。

  所以,这些有东西的琥珀,也叫作虫珀,就是有昆虫的琥珀。

  至于用琥珀防腐,这是不可能的。

  其实,琥珀内的虫子也是有一定程度腐败的,只是你不怎么能看出来。

  如果采用琥珀防腐,就要用一澡盆的树脂,将尸体放进去。

  这还不算,还要将树脂埋入地下,经过特殊地质活动,缓慢形成琥珀。

  大家知道琥珀形成要多久?最早是白垩纪时代,也就是几千万年前。

  试问,人类文明史才多少年?

  你把尸体包括了树脂埋入地下,再等上几千年吗?说不定地球爆炸了,琥珀还没有形成。

  另外,树脂包括尸体以后,仍然会出现腐败现象。

  这是因为尸体,比如腹腔内还有少量空气,而人的血液和内脏器官都是很容易腐败的。

  树脂虽然可以隔绝外部的影响,但尸体自身也会缓慢腐败。

  说来说去,几针福尔马林就能够搞定的事情,有必要这么胡搞吗?

  话说历史上有人想对某一具遗体进行琥珀防腐吗?答案还是有的,那就是1969年北越当局想对突然去世的胡志明进行琥珀防腐。

  1969年9月2日,北越领导人胡志明因病去世,尽管死因源自于突发的心脏病,但在这之前,由于胡志明身患多种疾病,北越方面早就提前做好了准备,而准备之一就是在胡志明临死之前,给他配备好一支遗体防腐团队,以及制定相关的防腐方案。

  而在早期制定的防腐方案当中,北越方面就曾经制定了这样一个设想:将胡志明放入一个特制的水晶透明棺材内,然后向棺材中灌满油脂,将这个水晶棺材制成一个特制的大型琥珀,也将胡志明永久的保留在这个琥珀之中。

  而这个方案在提出之后,也很快就走向了夭折,其中的原因也相当简单——限制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1、众所周知,所谓的油脂是从松树等特殊树木中,伴随着气候高温而从树干和树枝中渗出的一种黄色粘状物。考虑到越南处于亚热带高温地带,他们可以从大量的树木上采集到这样的油脂。

  可问题是,大树不是肥猪,其内部没有太多的油脂储备。通常情况下,树中渗出油脂的部位,也不会留出太多的粘状物。而这种景象,即便在我们夏天的很多地区也可以经常看到,一些流出黏状物的部位,其渗出的油脂撑死就是一个玩具玻璃球大小。

  那为了装满一个棺材,越南人得采集多少棵大树的油脂?

  2、由于油脂流出之后,会在短时间内就变成半凝固的状态,随后再进入凝固状态。这也就意味着,要想采集树上的油脂,越南人必须准备足够数量的恒温器具,即器具本身设定好一个特定的高温,然后将采集到的油脂放进去,温度必须得保证这些油脂不能凝固。

  但这样的设备理论上需要电力供应,加上油脂需求量的众多,越南人必须还要准备相当数量的恒温器具。众所周知,越南战争时期,在美军的轰炸之下,北越境内的供电很难得到保障,尤其在上世纪60年代,连手电筒都可以列入家用电器行列中的时代,越南人上哪去弄这么多电力设备?

  3、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以为某个物体被油脂包住,它就迅速形成了一个琥珀,更不要以为它变成了琥珀,里面的物体就会永远不会腐烂。

  受《侏罗纪公园》的影响,很多人都被电影中那个蚊子琥珀迷得神魂颠倒,电影当中,一个侏罗纪时代的蚊子被油脂包裹进而形成了琥珀。在几百万年之后,它有幸被现代人发现,又从琥珀的蚊子体内提取到了恐龙血的DNA。

  但笔者要告诉你,这只是电影剧本理论上的设计,琥珀的实际问题可比电影中要复杂得多。

  首先,一个物体被油脂彻底包裹之后,里面的物体究竟是否能与空气做到彻底隔绝?这完全是一个未知数!因为不同的树木,其油脂的质量也大不相同,很多油脂是不一定能彻底隔绝空气的。

  再者,就算彻底能够隔绝外部的空气,被包裹住的动物体内往往也会存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而这段空气的存在,也会加速动物体内的快速腐烂。也就是说,琥珀中的动物即便被彻底包住,它在里面也会呈现出一定的腐烂状态。

  而最最值得注意的是,动物被油脂包裹之后,因为外部油脂的状态仍然起伏不定,伴随着温度变化、油脂内部腐化、油脂不同部位的质量参差不齐等等,这些都会造成琥珀本身的质量逐渐变差,甚至有可能出现自我破碎。所以琥珀必须要埋入地下,在经过200万年至1000万年的自然埋藏之后,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石质化的琥珀。

  也就是说,想把胡志明的遗体制作成琥珀,必须得去掉各种不利因素之后,还要等上百万年以上,才能确认胡志明遗体最终的防腐效果,可这现实吗?

  最后还要告诉大家,真正标准的琥珀完全是一种奢侈品,甚至只有有钱人才能玩得起。1716年,普鲁士王国赠送沙俄彼得大帝一栋价值连城的琥珀屋,整个屋子全部由琥珀制成。这套工艺品制作了数年之久,甚至耗费了普鲁士王国的举国之力。然而,就是那么一个只有几十平米的琥珀屋,其琥珀的重量也只有六吨。可千万别小看这六吨,甭管是当时还是现在,这些真正的琥珀甚至要比黄金还要贵重。

  那我们就得好好算算,一套标准的水晶棺材至少得两米长左右,高和宽约半米,全部的体积在0.5立方米左右,如果制成真正的琥珀,那这就是一个至少半吨重的大型琥珀。200多年前,强大的普鲁士王国也只能找到六吨琥珀,而200多年后,饱经战乱的北越,上哪找那半吨琥珀去?

  亏你想得出来,用琥珀来给人体做防腐,想法倒也是对的,但就是实现不了。

  琥珀是松树上的松香在夏天阳光曝晒下变软掉落下来,松香是松树身上伤口里面流出来的眼泪,有松香流下来正巧又裹住了下面的昆虫,由于地质运动被深埋在土壤中,然后经历上百年上千年后自然形成的。现在许多的琥珀是在人们采矿或山上挖掘土壤过程中发现的。可以看出,琥珀在形成过程中有许多的巧合,比如松香掉下来时下面正好遇到昆虫,这昆虫还不能太大,一是裹不住,二是容易挣脱。松香能流动,只有在夏天炎热的时间段,那时候森林里有昆虫活动,松香由于天热,也变得能流动起来。冬天的气候里是肯定形不成琥珀的。

  知道了琥珀形成的过程,那么我们给人体来做防腐就知道有多么困难了。首先就是到森林里搜寻能把人体裹住的松香的量,每棵松树有松香的机会并不多,并不是只要有松树的地方就可以找到松香。即使有量也不会很大,每棵树能采集个一二十克也算不错了。裹满一个人体没有个二三百斤恐怕是做不成人体琥珀的。这么大的量得有多大的森林才能凑够呢?得动用多少人力去采集,普通百姓想也不敢想,即使是帝王,完成也非易事。还有就是时间,短时间肯定是采集不过来的,死去的人保存不易,需要很快下葬,等你采集够了,恐怕尸体都腐败成泥了。

  

琥珀里的昆虫万年不腐,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另外给人体裹上松香,衣服是不能穿的,只能是赤裸裸地来包裹,这对封建迷信的古代人来讲是难以接受的,是对死人的不敬。

  对于用松香来给人体防腐,古人有很多的替代品,没有人会想到用松香来把人做成琥珀。在古代,已经发现了许多的防腐技术,比如棺材密封,做成套棺,板材全用整块的,套棺内外髹漆,内棺盖口还用胶漆封固。用洁净的内外衣和单被紧紧捆束尸体,用来隔离空气。入殓前给尸体用香汤或酒精浸泡,不仅让尸体变得“香美”,还起到了消毒作用。而我们知道,尸体的腐烂主要是因为细菌的分解造成的。采用这些方法后,可能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

  1972年,我国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辛追夫人,发现她的墓葬时,她已经在地下度过了两千多个春秋,当她以鲜活的面容和富于弹性的肌肤出现在世人面前,全世界都为中国古代精湛的尸体防腐技术感到敬畏。还有秦始皇墓,据说在现在的西安安葬秦始皇的地方,地下检测出大量的汞元素。那个时候的人们就知道使用汞、砷来给人体做防腐。

  在古代,人们早就发现了更体面、更华贵的下葬方式,所需材料虽然昂贵,但也易于采集。所以说,没有人会想到用给人体来做成琥珀。

  2022年7月19日,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宣布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发现史前物种,一条0.99亿年前的小蛇,定名为“缅甸晓蛇”。

  如何发现的呢?在一个琥珀当中发现的。

  这种有昆虫和小动物的琥珀,叫做“虫珀”。

  针对琥珀能够让虫子身体不腐的现象,有人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何古人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琥珀里的昆虫万年不腐,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为了说清楚这个原因,我们先谈一下琥珀的形成,以及琥珀防腐的原理。

  1、琥珀的传说

  很早以前的人们,看到了琥珀,认为它是“老虎的眼泪”,牵强地认为琥珀是老虎的精魄所化,深埋地下,地化为石。

  古人的比喻很有意思,但实际上,琥珀确实属于化石的一种。

  上乘的琥珀,质地晶莹透亮,拿到手里轻盈不重。

  于是,琥珀被各代帝王所看重,也是佛教七宝之一,清朝皇帝的朝珠,里面就有琥珀。

  2、琥珀的形成

  一般来说,琥珀的形成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树脂从柏松树上分泌出来。

  如果分泌出来后,黏住了小虫子,然后树脂不断分泌掉落,最后包裹住了虫子。这时,“虫珀”的半成品就就形成了。

  如果没有包裹着虫子,那就成了一大块树脂,成为琥珀时,就是纯净透明的所在。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明白,琥珀的前身就是树脂。

  第二阶段,琥珀的初级半成品,被深埋,发生石化。

  这种被深埋,一般是因为地壳运动导致的,否则,凭空掉落的树脂无法自己钻到地中。

  在地中深埋,天长地久,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发生了变化,基本被石化。

  第三阶段,石化了的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发生成岩作用,琥珀就此形成。

  在某一天,有人挖掘时发现了琥珀,或者有人在河道被冲刷时,发现了琥珀。

  琥珀的整个过程下来,几千万年过去了。

  如今现存的琥珀,产生的时间都是在4千万至6千万年前,当然也有更早的,比如开头的那一个虫珀,近亿年了。

  3、琥珀的防腐

  

琥珀里的昆虫万年不腐,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琥珀有没有防腐作用?

  显而易见,如果没有,那些虫子们怎么能做到栩栩如生?

  琥珀防腐的原理,其实不难,就是隔绝了外面的空气,将动物尸体保存了起来,导致,动物尸体里的的微生物和细菌不能快速分解动物尸体。

  除此之外,树脂的成分中,有脱水的供能,因此虫子相当于被脱水做成了标本。于是,看起来,虫子在琥珀中栩栩如生。

  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也就是个虫子的骨架。

  昆虫大多都是外骨骼动物,这也决定了昆虫在树脂的包裹下,就算内脏有一些分解,形状不会变化太多。

  那么,问题来了,用琥珀能够做到尸体防腐吗?

  用琥珀来做尸体防腐,这是一种天方夜谭,既不经济,作用也一般。

  假如一个古代有身份的人家,想要用琥珀来防腐,首先面对的问题是:

  琥珀是一个固体,固体放的再多,也不能完全包裹人的尸体,总会有空气。因此,用固体琥珀防腐,有点扯淡。

  那么,有人说了,把琥珀加热融化成溶液不就行了吗?

  嗯,听起来感觉不错,找一大推的琥珀,花天价的金钱,融化成一个棺材一样多的溶液,然后把尸体放进去,那会怎样呢?

  放心,这溶液和尸体是成不了新的巨型琥珀的,而被琥珀溶液包裹着的尸体,确实可以全部融入。

  虽然是真空,但尸体中的微生物和厌氧细菌会继续行动,虽然不会完全分解,但“栩栩如生”基本不可能,因为琥珀的作用,尸体成为木乃伊的可能非常之大。

  有人又会说,确实花钱,不能找松树上的树脂吗?

  看起来这主意也有道理,但是,还是要面临收取树脂的艰难过程,没有一定财力和人力资源,也很难做到。

  找大量的树脂,做成溶液,让尸体侵入,又一次做木乃伊的过程开始了。

  总而言之,用琥珀或琥珀溶液防腐,是件既不经济,也不能达到完美效果的一件事。

  如果真的耗巨资,要用琥珀溶液做防腐,按照古代埃及人的做法,是将一个人的内脏掏空,盐水侵泡,然后风干,腹部里面塞上乳香、桂皮等香料,再用防腐溶液,比如琥珀溶液,或者树脂溶液侵泡数十天后,取出,木乃伊就做好了。

  当然,这种所谓的琥珀溶液做木乃伊,也只是能在一些野史秘闻中见到,实际很难见到。

  中国古代,当然没有用所谓的琥珀溶液来进行尸体处理,东西难找,而且那些贵族或皇族有自己的方法来进行防腐处理。

  中国古代尸体防腐的一般程序,就是沐浴洗净,然后选择上好的棺材,密闭处理,不让进空气。

  棺材内的空气有限,而且较为干燥,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防腐目的。

  当然,到了明清时,也常用降低温度,放到地库,甚至用冰块来做尸体短期防腐的。

  康熙奶奶孝庄死后,尸体存放了三十多年,到了雍正时期才给予了下葬。这大概率采用了降低温度法和使用了“金丝楠木棺材法”。

  另外,还有尸体灌水银,尸体涂抹水银,甚至尸体泡水银一段时间的做法,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防腐。

  据说,秦始皇的墓里,就有水银组成的江河湖海,目的也是为了防腐。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

  琥珀有防腐作用,但如果用其来做尸体的防腐,既不经济,也不完美,完全比不上现代的福尔马林溶液。

  不过,琥珀里的一些上等品,真的漂亮,让人爱不释手。

  在郭德纲和于谦合说的相声里,有这么一个桥段,调侃于谦家收藏有大量的奇珍异宝,其中就有这么一个巨型的琥珀,里面封存有一只远古时期的长颈鹿,当时说是这只“傻鹿”恰巧停留在一棵松树下,对松树滴下、落在身上的松脂非常好奇,于是等啊等,一直把自己全部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了琥珀化石。

  当然,玩笑归玩笑,由于琥珀的形成,既需要有特定的植物滴下的脂类物质,同时也需要埋藏在地下数千万年,经过地下特定压力和温度下的漫长物理化学过程,最后在地质运动、风力和水流等外力搬运和冲刷,才慢慢发生“石化”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琥珀是一种特殊的化石。如果碰巧的话,在松脂滴落过程中,正好将一些小昆虫包裹起来,经过上述复杂、长期的过程,所形成的琥珀,会完整地呈现出昆虫生前的模样,而这样的天然琥珀价值是相当巨大的。

  之所以千万年前的琥珀价值非常高,特别是里面包裹有昆虫的琥珀价值就更高,原因就在于琥珀的形成过程异常复杂,它不但需要松柏科、南洋杉科等特定树种流出的汁液作为基础,而且在形成雏形时必须数量足够,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出,这就需要当时的气候条件适宜,也就是说湿热气候作为“催化剂”,与此同时,在汁液流出的过程中,必须有小昆虫正好从下面经过,一下子被比自身体型大很多的流体脂团所包裹,然后从上方还得持续滴落很多脂滴,最后层层将下方的琥珀雏形进一步浸润,为下一步形成真正的琥珀打下基础。

  更为重要的一步,也是需要时间最长的一步,就是琥珀的“石化”阶段。光有上面的那些过程,不足以形成真正的琥珀,因为脱离了必要的环境条件,上面的琥珀雏形也不会稳定的存在。当松脂团汇聚成较大的规模以后,必须经过较为剧烈的地质活动,将其掩埋至很深的地底,与空气、微生物等发生物理隔离,然后在很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松树脂团的组成物质发生了“性变”,无论是从分子结构、物质组成还是性质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一种近乎“惰性”的稳定态呈现出来,最后还得经过再一次的剧烈地质运动,将其从地底带上来,经历沧海桑田形成了最终的模样。

  正是由于松脂物质的结构致密性和低含水率,使得被包裹进去的昆虫尸体,与外界的空气和水做到了非常好的隔离,而且在松脂硬化和“石化”过程中,其中所含有的一些液体物质,比如乙醇、、松烯等,会产生强烈的挥发,在挥发过程中,不但会使松脂团更加紧致,而且还会带走昆虫体内的水分,因此琥珀内部是异常干燥且不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的,这样能够引发昆虫尸体腐败和分解的微生物,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条件,没有微生物的存在,再加上形成的非常坚硬和致密的“外壳”的保护,琥珀中的昆虫甚至鸟类尸体,自然能够完好地保存了。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自古以来,人类都在如何存在好尸体方面,下足了功夫,创造了很多尸体保存的措施和技巧,比如掏空内脏制作木乃伊、水银浸泡灌注、利用丝绸层层包裹、放入密闭的棺木等等,原理都是尽最大可能将尸体脱水、与外界空气和水源隔绝,从而阻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继而达到防腐的目的。不过,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每一种方法的每一道工序都非常严格,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了,结果都不会达到,可能功亏一篑。那么,既然琥珀能有这么好的防腐效果,为什么古人没有用这种方式保存尸体呢?

  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琥珀所需原材料的问题。从松树等树种上面滴下来的松脂,如果覆盖一只小昆虫问题不大,所需的量很少,如果把它应用到人类尸体的防腐上,尸体全身涂抹的数量,可以说没有个几百公斤肯定不行,因为没有涂抹到位的肯定不行,涂薄了也不行。古人很难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收集到那么多合适的松脂,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尸体的腐败和松脂的适用期很短。即使古代有达官贵人想这么干,也必须出动很多人,在合适的树种上收集才行,但是别忘了,松脂是有“保质期”的,在流出以后,只有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呈现流体的状态,如果在室温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发硬,此时如果再用高温烘烤也很难恢复到以前的流体状态了,等到收集几百公斤的松脂,恐怕早已经提前“变性”了,还怎么涂抹?

  况且,人在去世以后,尸体在常温下,随着新陈代谢的消失,体温很快下降,体内的微生物很快就会对内脏、肌肉组织、软组织等进行分解,从而产生臭气、尸斑等现象,时间越长,尸体内部产生的气体物质就会越多,微生物对尸体分解的程度就会越重,估计松脂还没有集齐、还没有涂抹完毕,尸体就已经开始腐败分解了,此时就失去了用松脂保存尸体的初衷。

  第三,琥珀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即使上面两个问题,古人能够克服,琥珀“石化”的过程将无法保障,因为琥珀的形成,需要在很深的地底,在特定的压力、温度和地质作用下,经过数千万年才能够形成最终的稳定态,也就是说这里面有一个成功的概率问题。打个比方,即使一次能同时形成10000个昆虫琥珀,也都让它们埋在地底,能最终形成琥珀的,估计连1个也没有。这么低的成功率,你让古人费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一个毫无胜算的工作,况且成不成功,还得几千万年之后才能应验,对于古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是以上几个关键原因,阻止了古人想用琥珀保存尸体的想法,一方面不可行,另一方面难度大,同时成功率还低,古人创造的那么多好的方法,与之相比,虽然也挺麻烦,但至少能看到效果,为何还要舍近求远呢?

  古人并不知道琥珀是松香形成的,当然也就不知道松香可以用于防腐了。

  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是温州人,因为他曾经两赴岭南,在桂林和钦州做官多年 ,熟悉岭南的风俗人情,退休归乡之后,老是有好奇的人向他打听岭南风土人情,物产经济什么的,烦不胜烦,所以写了一本书——《岭南代答》。

  为什么老有人去向他打听岭南的事情呢?

  因为南宋偏安,广西成了经商的重要门户,温州人自来爱做生意,所以爱打听岭南的风土物产,以寻找发财时机。

  在《岭南代答》自序中周去非说道:“亲故相劳苦,问以绝域事,应酬倦矣,有复问仆,用以代答。”

  《岭南代答》的第七卷分为四门,香门、乐器门、宝货门、金石门。

  其中宝货门有《珠池》、《蛇珠》、《琥珀》、《砗磲》、《龙涎》等条目,说的全是宝石。

  南宋的古人只是把琥珀视为稀有的石头。

  周去非在《琥珀》类目中讲了一个故事,他说:“茯苓在地千年化为琥珀,钦人(缅甸人)田家锄山,忽遇琥珀,初之不识,或告之知,此琥珀也,厥值颇厚,其人持以往博易场,卖之交趾,骤致大富。”

  周去非一个地理学家呢?同时是隆兴元年的进士,读书不可谓不多,四处做官,见识不可谓不广,可是他认为琥珀是茯苓在地千年化为琥珀。

  请问,谁能把人的尸体放在茯苓中后再等上一千年等着茯苓变成琥珀?

  再往前推,《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

  哀牢人(傣族)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罽毲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先以覆亡人,然后服之。其竹节相去一丈,名曰濮竹。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虎魄、水精、琉璃、轲虫、蚌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兽。云南县有神鹿两头,能食毒草。

  后汉的人把琥珀写作“虎魄”,他们认为琥珀是老虎的眼泪变成的,也有人说是老虎死后的精魄入地化为石头而成琥珀。

  茯苓也罢,虎泪也罢,虎魄也罢,都是古人对虎魄的猜测,没有人认识到琥珀是千万年前松脂滴落在地上之后,地壳运动把松脂掩埋入地下,又经过地热力和压力作用形成的化石。

  但是古人是知道琥珀是一种石头的,是从山上挖出来的。

  《蛮书》写到:

  “琥珀,永昌城西去十八日琥珀山掘之,去松林甚远,片块大重二十余斤”

  永昌城在今天的云南腾冲一带,西去十八天在今天的缅甸永康河谷一带。

  《滇考》:

  琥珀出孟养中,价不甚昂,而蛮汉阻绝,商贾南通。万历二十二年,奉旨责备辅二百斛,悉送上供。

  总而言之,古人的知识范围没有意识到琥珀是松脂变成的石头,一开始认为是老虎的死后精魄入地化石?

  请问怎么去逮住老虎的精魄,或者收集老虎的眼泪?

  后来南宋人又猜测说是茯苓入地千年化为琥珀石,也是错误的啊!也没有人可以用一千年的时间去为某个尸体防腐。

  毋庸置疑,现代人可以人工合成琥珀了,市面上的琥珀多数都是人工合成的。

  看看上面的图片,那么多规制一样的琥珀,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

  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加热松香,倒入模具,也可以放昆虫,也可以放小植物,等待冷却就做成了。

  古人不知道这个,如果知道,大概会用松香防腐吧!

  不要说找不够松香,皇帝的力量可以无穷大,几万斤松香很容易的。

  你能搞到把人包起来的松油再说吧

  晶莹剔透的琥珀,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尤其里面再封住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生物,跨越时间长河,依然保持最初的模样来到人们的面前,会让观赏者更加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魔力。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收藏一枚琥珀,或做成挂饰,依附着自己的体温彼此陪伴,或将其当作书桌上的小宠,案牍劳形之际抬头细细把玩,顿时就有心旷神怡之感。

  而当琥珀受众面越发广泛,喜爱琥珀的玩家就对其能让昆虫万年不腐的功效,提出了一个困惑,那就是神通广大的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让尸体防腐,却舍近求远选择给尸体吃下秘药、陵墓中灌注水银等要么风险大、要么费时费力的举动。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琥珀并不是在当代才被发现,早在千年前的很多朝代,琥珀作为稀有的化石,就已经被爱好者们收藏到自家书房。那么为何纵观史书,从来没有用琥珀来保存尸体的记载呢?揣度一下,大致应该分为三个原因,分别为成本太高、取材太难和对死者不尊敬。

  先来看成本太高,琥珀是由柏松科、南洋杉科等植被经历强烈光照后产生,就像炎炎夏日里,人们留下的汗珠一样。这些植物通常生长在热带雨林里,而各朝各代,不仅建都不会选择在此,就哪怕小村落都不会安家在危机四伏的雨林中。

  这也就决定,琥珀无法人工量产,只能通过原生态的滴落方式,天然形成一个剔透的琥珀。秉持着越稀少价格越高的规律,能放在手心里的小琥珀,一般人购买起来都不会有多大压力,可随着琥珀体积变大,那身价就是成百倍的增加。

  如目前价格最高的一枚琥珀,重达19.2公斤,快顶一袋面那么沉,给出的参考价是2.5个亿,可它也不过长59厘米、宽48厘米以及厚度为19厘米。虽然可以想来,它的源头植被个头得有多大,肯定是一颗千年老树,可远不能封存进一个成年人。因此,段子里琥珀中有长颈鹿,大家还是听个乐子就行了,当真就输了。

  这时很多人又会有一个疑问,大琥珀成本太高,普通人肯定负担不起,那各朝代的君主,难道集一国之力也获取不到吗?以秦始皇建地宫的架势推测,他们若真憋着力气就是要寻到一枚能放下人的超大琥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可是取材太难,首先古代交通不发达,不像现在,想去哪个热带雨林,都是一张机票再加到地方转班车的事。那会儿800里加急,都是只存在于形式上,却几乎从未使用过的里程数,真有冒险家愿意从都城前往热带雨林寻找琥珀,他来回就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

  即使如此,还得将他一定认得路,古时候的地图都画得清晰这个变数,先算到可以成功这个设想中。然则,就算他千里迢迢把琥珀找到了,运输也是一个大问题,古代陆地上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江海上则是小船,它们大约都无法负载一枚足以将人装进去的大琥珀的重量,以长宽高一米左右的那枚价值2.5亿的琥珀推断,足以封存成年人的琥珀,少说也得有大概两米,那重量估计得有一百六七十斤左右了,顶一位壮汉了。

  最后,就算琥珀不负艰辛地运到目的地,已经形成的坚硬琥珀,早已无法封存人类了。毕竟琥珀的形成过程,其实很讲究运气,得有一只迷糊的小生物,恰好溜达到植被的下方,又正好被一颗松脂紧紧包裹住,总不能把君主带着,一起去寻找琥珀吧。

  就算他愿意,可是从古人对于死亡的看法来说,将人做成标本,不太符合他们敬重死者,要让其入土为安的主流价值观。从汉代以前的君主以半生精力都在修缮陵墓来看,他们的观念中,是认为人存在着两种生命,头一种就是生活在阳光下,过完百年。

  再一种,就是以灵魂的模式到地宫中长长久久地生活下去,所以出于未雨绸缪的层面考量,他们就要把地宫配置得尽可能舒适,从护卫队到随侍宫人乃至吃喝都要配齐。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被封进琥珀中的小生物,即使肉体可以栩栩如生地保存千年,可禁锢于此,无法尘归尘土归土,或许他们还会为倒霉的小生物感到惋惜。

  这就是价值观上,古人不会选择琥珀来为尸体防腐的原因,再则就是操作难度大。假使有一位生死观念与众不同的君主,既有财力也有诉求想把肉体千年封存,从而让他们后代子孙们,不对着牌位瞻仰,而是面对着真人怀念他的话。

  首先他不能在死后,再由人马运到热带雨林让松脂包裹,通常人会在二十天内彻底腐烂,就算马车内放足冰块,他也决计撑不到到达的那一天。就只剩在这位君主自感寿数无多时,自己踏上寻找琥珀的路,找一棵体积巨大的千年老树,坐在树下等待松脂的流下。

  可松脂是一滴一滴的流,先不说承受的过程有多么煎熬,就说流松脂的多少是谁也无法断言的绝对变量,假如就包裹住了这位君主一半的身体,那他是算被封住了还是没封住呢?难道要上半身防腐下半身顺其自然吗?这不是比入土为安,要更为折磨,等于后代瞻仰的一代君王,只有上半身,怎么看都有点恐怖。

  因此,琥珀保存尸体这个设想,无论是从成本、取材还是对死者的不尊重等各个角度来说,都基本毫无实际操作空间。顶多将对自己重要的小物件,跨越千里的距离,寻一棵老树,为其长久封存,从而达到防腐的效果,还是可以实现的。

  将尸体放入其中,或许也有古人尝试过,但要么就是试了一半就放弃了,要么就是无法完整包裹一个成年人,所以从未以成功经验被记录在史书之中了。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颖颖女装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